咨询热线:0951-8999999
看见贺兰· 招商

邵哥面塑坊

史料记载: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,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,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,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…

相关内容
在线留言
详情内容
content details

史料记载: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,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,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,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。也是研究历史、考古、民俗、雕塑、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。就捏制风格来说,黄河流域古朴、粗扩、豪放、深厚;长江流域却是细致、优美、精巧。

面塑艺术的特点是“一印、二捏、三镶、四滚”(泥塑的步骤),还有“文的胸、武的肚、老人的背脊、..的腰。

面塑实际上是馍,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,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。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、殡葬供品中,也用于寿辰生日、馈赠亲友、祈祷祭奠等等方面。农家把已蒸好的各种面塑花摆在诸神前,其中猪头形面塑俗称“大供”,另外还有花模、花果模、礼模、馍玩具等。制面馍的工具十分简单:白面、剪刀、菜刀、梳子、红枣、花椒等物,只要掌握好发面技术,按照式样进行捏制,那么一个鲜活的面模形象就会脱颖而出。”

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,据文献资科,汉代早已有面塑的记载,宋代《梦粱录》中曾记载着把面塑用在春节、中秋、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。在陕西、河北也有把面塑称作“面花”和“年模”的,并将这古老习俗一宜贯穿于节庆日子的始终。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,乡村中到处可见互送礼馍的欢快场面。在陕西关中东部妇女几乎人人都是制作礼模的高手,其申尤以年长的妇女技艺更是高超。

张兼邵、汉、男、1987年生

2005你那初中毕业后,在银川市..职业(原银川市一职)教育中心学习,学习食品雕刻和面塑制作。

2007年走上工作岗位,2007年至今一直在各大酒店专业制作面塑,作品和食品雕刻,已有十多年,业余时间在商业街或商场,现场制作面塑作品。

2010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...中式**烹调师资格证。

记忆中儿时奶奶做的面灯,即好吃又好看,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做灯盏,由于奶奶做灯盏造型多样,所以每户的妇女长辈会拿上自家的面粉,有拿荞面的,有拿玉米面的,都到我家找奶奶做,所以每年到了正月十五这**,家里特别热闹,奶奶做的灯盏也是几个村出了名的好看。

还有每年过年、过节庙会村里人都会请奶奶蒸花馍馍,时至**做花馍馍的人越来越少了,到了母亲这辈,每年的正月十五会做一些灯盏,因为带着儿时的记忆和对奶奶的思念。于2005年选择了一家专业的学校,学习面塑和雕刻,在烹饪学校学习时,又被老师那传神的面塑作品深深的震撼到了。妄想自己能有一件属于自己的作品。

因为钟情面塑这门手艺,于2007年开始专业学习面塑和雕刻,起初学习面塑和雕刻是为了装饰和点缀菜品,但随着面塑的深入了解,渐渐的被面塑这门手艺折服,他竟然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,面业面塑这门手艺被列入**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,我不希望面塑这门技艺只是出现在餐桌和餐盘里,作为装饰和点缀所有,我更希望通过面塑这门手艺融入文化和感情,捏出不同的形象被世人所知晓,将这门传统的手工艺发扬传承下去。

所以在2017年成立“邵哥面塑坊”专门从事面塑工作。



在线留言

LEAVE A MESSAGE